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 
   
 
首 页  最新动态   论文著作   学术思想研究   媒体报道   钱学森轶事  图话钱学森  众评钱学森  音频视频
 
 
钱学森轶事
1911-1934年
1935-1955年
1956-1976年
1976-今
 
"; stopscrolla=false; article1.scrollTop=0; with(article1){ style.width=0; style.height=articleHeight; style.overflowX="visible"; style.overflowY="hidden"; noWrap=true; onmouseover=new Function("stopscrolla=true"); onmouseout=new Function("stopscrolla=false"); } preTopa=0; currentTopa=0; stoptimea=0; function init_srolltext1(){ article2.innerHTML=""; article2.innerHTML+=article1.innerHTML; article1.innerHTML=article2.innerHTML+article2.innerHTML; setInterval("scrollUp1()",20); } function scrollUp1(){ if(stopscrolla==true) return; currentTopa+=1; if(currentTopa==68){ stoptimea+=1; currentTopa-=1; if(stoptimea==50){ currentTopa=0; stoptimea=0; } }else{ preTopa=article1.scrollTop; article1.scrollTop+=1; if(preTopa==article1.scrollTop){ article1.scrollTop=article2.offsetHeight-articleHeight; article1.scrollTop+=1; } } } init_srolltext1();
1935-1955年
举杯邀明月

发布时间:2005-10-11 16:07:53   点击: 1307次

钱学森受到异国军政当局的每一次褒奖,每一次心灵震撼之后,总是伴随着某种说不出的遗憾。这,几乎是一种规律。

这是一个圆月的夜晚,很少沾染烟酒的钱学森,破例提了一瓶白兰地,拿了一只酒怀,独自坐在帕萨迪那花园别墅的草坪上,自斟自饮。他凝望着天上的明月,明月似乎也在凝视着他,良久良久。直到眼睛有些酸楚。他自言自语道:“今宵月色真好!”

他突然想起了什么。举起斟满酒的酒杯,低声吟诵着李白的诗句:

花间一壶酒,

独酌无相亲。

举杯邀明月,

对影成三人。

......

我歌月徘徊,

我舞影零乱。

醒时同交欢,

醉后各分散。

永结无情游,

相期邈云汉。

吟罢诗句,他越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孤独,不禁潸然了。他在思念远在祖国的亲人,他更加思恋远在天涯、身居异乡的心上人。为了她,他长期忍受着单身生活的孤寂。而战争又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好似一扇忽开忽闭的门,这对钱学森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,一种近乎残酷的折磨。

他久久地凝视着天上的明月,明月也依旧凝视着他,只是相对无语。他不由地忆起出国前蒋英送别他的那个夜晚。那也是个圆月的夜晚,月光如水,倾洒在黄浦江滩头,倾洒在他们身上。月光下,蒋英玉一般皎洁,水一般清亮。他们互相凝视着,久久无语……

今晚,他从明月中似乎看到了蒋英的倩影,他再次举起酒杯,邀明月,也邀蒋英与他同饮。钱学森喝完了杯中酒,想起了辛稼轩的一首词,不禁吟诵出口:

记得月烧此夜香,

人在回廊,月在回廊。

而今独自涯昏黄,

行也思量,坐也思量。

锦字都本两三行,

千断人肠,万断人肠。

雁几何处是仙乡,

......

钱学森感到自己的心绪很乱。出国以来,虽然也有过几次在圆月之夜十分思念亲人的凄楚,但却不像今晚这样强烈,以致不可遏制。这也许跟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有关,跟日益临近的和平生活有关吧!

他收拾起酒具,回到寝室,迫不及待地铺开纸张,给上海的父亲写信,拜托他老人家,为他寻觅蒋英的去处。

战后,钱学森被正式聘请为美国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。不久,又被聘请为美国炮火研究所顾问。

显赫的成就,崇高的荣誉,使钱学森理所当然地获得了丰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。在许多人看来,作为一个很有前途、很有潜力的科学家,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极其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十分先进的研究设施,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。因此,包括一些美国同行和中国的留美人员,都认为钱学森是要留在美国了。

然而,他们都想错了。

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钱学森,早在1935年离开祖国之前,就曾经向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、中共地下党员戴中孚坚定地表露了自己的心声:

“当今中国政局混乱,豺狼当道,我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是暂时的,一旦国内政局清明,我一定回来。这里毕竟是我的祖国,学成之后,我要为祖国效力。”

转眼间,钱学森来美国已经十余年了。十余年来,祖国每发生一次大的事件,都牵动着他的心肠。祖国人民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,饱受了殖民之苦。他作为一个海外游子,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。因此,他无愧于祖国。如今,日寇已经投降,祖国人民光复了自己的河山,太平洋已风平浪静,阻隔他与祖国之间的战火已经平息,他是多么想念他的祖国啊!那里有他的故乡,有他的父母、亲友,有与他耳鬓厮磨、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。他恨不得马上能见到这一切。

1946年的春节快要到了。“人逢佳节倍思亲”,钱学森思念父母的心情日甚一日。他很明白,父母亲一直把他这个独生子作为他们的命根子啊!想想看,十个春节过去了,“命根子”不在身边,那年夜饭还会不会香甜依旧?爆竹还会不会欢响如昨?

这天深夜,钱学森依然像过去的十个春节一样,静静地坐在灯下,给二位老人写家信。一来向二老报告他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诸多情况,用他的研究成果慰藉二老的思子心情;二来向二位老人拜年贺岁,祝愿他们新春愉快,健康长寿。在信的最后,他写道:

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了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,不能尽孝于膝下。近来,由于二战结束,思乡之情日增。 怎奈瓜葛诸多,身不由己,一时难偿夙愿,还望二老鉴谅。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,寄往二老身旁。二老见信如见儿面,权当儿在父母身边,与二老共进年夜饭,共度团圆年......

钱学森在信中所说的“瓜葛诸多,身不由己”,自然不是一句托辞,而是千真万确的实情。近几年以来,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,他由原来的一般性的航空、航天研究,转向为美国军事领域服务,而且直接接触到美国空军的许多机密。这种情况在二战结束后不但没有结束,相反,他却受命于更多更重要的职务。在这种情况下,尽管他归心似箭,美国当局绝不会允许他贸然离开。因为事实上,不论是谁,一旦介入了一个国家军事技术的高层领导,他的身上就已经系上了一条绳索,已经是“身不由己”了。

此外,抗战胜利后,从中国国内不断传来令人失望的消息。执政的国民党越来越腐败,越来越反动。那些来自重庆的“接收大员”,实则是“劫收大员”,他们肆意横行,鱼肉乡民,大发其财;更为令人发指的是,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,竟然再次挑起内战,把枪口对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、新四军和解放区,使遭受了八年炮火灾难的四万万同胞再度陷入血与火的劫难之中。这些事实使钱学森不得不考虑回国后的处境。他想到,在这样的一个政府领导下进行科学研究,会有什么作为呢?

但是,钱学森回归祖国,用学到的科技知识为祖国服务的初衷,依然如故。这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改变不了的。钱学森到美国已经十年多了,他既不提出办理加入美国国籍的申请,也不办理人寿保险,就是他心系祖国,时刻准备返回祖国的证明。

有人对他的这种作法不理解,便问他道:

“密斯脱钱,你来到美国已经十多年了,可是,我们却从来没有看见你跑过保险公司。真奇怪,你为什么不去办理人寿保险呢?”

“这没有什么奇怪的。”钱学森非常直率地回答对方说,“因为我是中国人,我到美国来是学习科学技术的。我的祖国需要我。因此,我总有一天是要回到中国去的。我从来也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。”

尽管科学不分国界,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。钱学森始终告诫自己:他是属于祖国的。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,那么,他也就不属于人类。

..返回
 
  策划制作: 中华文化信息网